Copyright ©2013-2017 杭州九狐科技有限公司 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19020991号-23.
因为学术不端的影响非常恶劣,所以其后果也可能是非常严厉的惩罚,一旦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,甚至可能面临开除、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方式。 因此,学术不端行为从行为类别上来讲,主要有剽窃、篡改、抄袭等不良行为;从主观性上来讲,包括人为疏失和蓄意欺骗两种学术不端行为。 无论是那一种学术不端行为,一旦出现,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
学术不端行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,会引发公众对于科研工作者的诚信问题、高校的学术风气及政府公信力的质疑。 最后,对学术不端“零容忍”,也将指引科研工作者回归初心,静下心来从事自己领域的研究,生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,从而完善发展我国的科研体系,增强国家的科研实力。
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、发生频繁,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,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、教授、副教授、讲师到研究生、本科生的各个层面。 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、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,学生在学习、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,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、学术道德缺乏了解,认识不足造成的。
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,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,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,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,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,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。 没有了这些因素,科学就很难发展。 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。 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,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。 有的学术造假是和经济腐败相勾结的,是为了推销假药、假产品的,那么就是在骗消费者的钱,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。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,在科研资源、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。